姜世勃&陆路团队报道广谱抗包膜病毒的小分子化合物

发布时间:2022-04-01浏览次数:307

近日,澳门威斯人游戏网站双聘PI、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姜世勃&陆路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系列广谱抗包膜病毒的化合物,其在体外对SARS-CoV-2SARS-CoVMERS-CoVIAVEBOV等具有I型包膜蛋白的病毒,以ZIKV为代表的II型包膜病毒以及以VSV为代表的III型包膜病毒具有有效抑制活性。该研究证明了病毒脂质包膜是开发广谱抗包膜病毒抑制剂的有效靶点之一,可能为全球应对现有或未来可能的包膜病毒感染提供了思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MDPI旗下的《Viruses》杂志上,题为The Analogs of Furanyl Methylidene Rhodanine Exhibit Broad-Spectrum Inhibitory and Inactivating Activities against Enveloped Viruses, including SARS-CoV-2 and Its Variants



21世纪以来, SARS-CoVMERS-CoVIAVEBOVZIKVSARS-CoV-2等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暴发,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尤其是目前SARS-CoV-2的全球流行以及其突变株的不断出现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开发出广谱抗包膜病毒的抑制剂不仅有效应对现有的挑战,还能为后续可能出现的包膜病毒暴发提供药物储备。包膜病毒的共同特征是其具有来自宿主细胞的脂质双层膜,但目前对于以病毒脂膜为靶点的抑制剂研究较少,也没有相应的上市药物。

  

该团队在之前报道一个化合物11d(呋喃亚甲基罗丹宁)具有强效抗HIV-1活性。在这里,研究者发现该化合物还可以有效抑制其他包膜病毒的感染,包括SARS-CoV-2及其变异株,但不能抑制非包膜病毒的感染,如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人类肠道病毒71EV71)。通过优化设计,筛选出一系列对不同病毒具有更高选择指数(SI)的类似物(命名为FD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不仅抑制病毒感染细胞,而且使游离的病毒粒子失去感染活性。研究发现FD化合物浓度依赖地与细胞膜结合,但不以此发挥抗病毒活性,因为洗涤化合物处理的细胞来去除未结合的化合物后,不会导致病毒感染的抑制。然而该类化合物预处理包膜病毒使其失去了感染活性,表明这些化合物作用于病毒颗粒。进一步的结果表明,FD化合物虽然结合脂质膜,但不能破坏病毒脂质膜的结构完整性。FD化合物预处理病毒粒子,随后在重组单层脂质体存在下仍然显示出有效的抗病毒活性。但用重组单层脂质体预处理FD化合物时,其抗病毒活性被阻断。因此,FD化合物可能靶向包膜病毒的脂质膜以发挥其广谱抗病毒活性,详细作用机制还需要被进一步研究和揭示

  

总之,该研究报道了一系列小分子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能主要通过靶向病毒脂质包膜而对各种包膜病毒(包括SARS-CoV-2及其变体)具有抑制活性和失活活性。这些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将可能为全球应对现有或未来可能的包膜病毒感染提供思路。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重点实验室直博生蒲静、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何小羊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澳门威斯人游戏网站双聘PI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重点实验室姜世勃教授和陆路研究员为共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全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336896/


XML 地图